close

  文化(culture)是既定團體或社會中,意義與行為定義生活方式的複雜系統,信仰、價值觀、知識、藝術、道德、法律、習俗、習慣、語言、穿著等等都是。而文化有以下五個重要特徵共享的(也就是那群人的共同體驗或共同接受)、是學習而來的,但因常被常被學習得非常徹底,而被視為理所當然,另外,文化是象徵性的,可以領導人類行為,譬如,人們會在撥放國歌時起立等,它會因時間地點而不同,隨著人們適應身邊的自然和社會的環境而發展。

  文化元素包含以下四樣。語言是一套符號間的規則,提供複雜但實用方便的溝通系統。規範是文化對個別場合有的特別約束或期望,沒有規範的社會將會一團混亂;因有規範存在,人們知道該如何表現,社會的互動將會是持續的、可以被預期和可以被學習的。信仰是文化所賦予人們的集體共享觀念,可團結社會中的人們。價值觀是一個社會或團體對各種行為定義的抽象標準。四個元素各自有自己獨立的意涵及內容,同時也互相影響,如:眾多美國人持守和珍惜的信仰是對上帝的信仰和對民主的堅持,這顯示了,信仰也是規範和價值的基礎。美國原住民在之前被稱為「印地安人」,這是個白人所創造的名詞,還有紅脖子、白色垃圾或公園拖車垃圾等等具貶低意味的字彙,誣衊了特定地區、階層的人們,這是由語言反映出社會對於不同族群的價值觀的例子,更反映出相互關係間的力量強弱。

  支配性文化是社會中優勢團體的文化,雖然也有其他文化存在,但它普遍被認為是「這個社會的文化」,也是評斷人們行為及其他文化的標準。次文化經常和支配性文化分享共同的文化元素,但也與支配性文化相當的區分性,其中成員經常性的和彼此互動並且共同分享價值觀,並藉文化象徵來取得認同。反文化以排斥主流文化為主,通常是因爲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問題故意拒絕主流文化,創造自己的文化,從而肯定他們的獨立性和身份。

  強大媒體集團是文化的主要生產商和經銷商,控制大部分的電視、收音機、報紙、音樂、印刷、電影和網路,少數的人掌握很大的力量來塑造全社會的文化。因此產生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即使權貴沒有公開強迫,人們仍會遵從有利於權貴利益的文化形態。

  功能論者相信規範和價值觀創造人與社會連結的關係,文化提供社會凝聚力和穩定性。衝突論者看到越來越多文化被經濟壟斷者控制,大型通信公司漸漸影響所有事,電視節目、報章雜誌、甚至課本,我們的思想被特定的少數人所控制。 象徵互動強調文化是社會建構的,也就是說,文化是透過社會關係和社會團體(像是媒體、生產和銷售文化的組織)產生,人們不只被動服從社會規範,也積極創造、闡釋和回應圍繞於身邊的文化。

  鄉下人不懂文字並不是因為他們愚,而是因為環境不同,就像城市人到鄉村不會抓蟲、不懂種田一般;鄉下是個面對面的社群,在這個社會中的人都是在熟人裡長大的,他們沒有必要捨棄語言這個含有輔助表情、動作等較完善的工具而採取文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晴晴 的頭像
    晴晴

    \邁向PM/

    晴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