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庭是一種社會制度,是有血緣、婚姻或收養關係的人們所組成的初級團體,並形成一個合作的經濟單位去照顧後代及彼此。

  延伸家庭(extended family)是全部組成家庭之親屬的整個網絡。在某些情況下,親屬(kin)可能沒有血緣或婚姻關係,卻被密切包含在家庭支持系統且被認為是家庭中一部份,如代替母親角色和奇卡諾的compadrazgo系統。

  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ies)指一對夫婦和他們小孩所組成的家庭。工業化使家庭依賴勞工帶回家裡的薪資,男人比女人得到更多薪資因此女人更依賴男人。

  根據功能論,家庭是一個綜合性機構的概念,用來滿足成員的社會需求和確保社會價值觀的共識。家庭是個多方有利的交換概念,婦女獲得保護及經濟支持等;男人得到婦女服務的家務等(但女權主義理論認為,這個將勞動性別分工的功能,是建立在性別刻板印象。)。而隨著時間推移,有些機構取代了某些家庭功能,並成為社會失序的遠因,高離婚率、女性為主的家庭和單親家庭增加則是社會失序的結果。

  衝突論認為家庭反映不平等和社會權力關係。美國的家庭被資本主義塑,造成家庭塑造的人格具有資本主義制度的需求--教孩子聽話、服從權威、成為良好的消費者--以使他們成為資本主義需要的工人和消費者。

  符號互動採取較微觀的看法,適合用來分析家庭變化人們通過其他人給的定義,以及自己認知的不斷變化,對自己做出定義,家庭角色因此隨著改變。

  家庭是現今變化最快的社會制度之一:

以女性為首家庭的增加。許多人將這視為家庭的瓦解、價值觀的衰弱,然而另一種觀點認為這反映了女性獨立的成長。

重組家庭越來越普遍。他們會面臨一段艱難的過渡期,父母和孩子必須熟悉新角色、創造新的溝通方式、培養新關係來適應生活。

同性戀家庭增加。他們共享生活規劃和家庭開支等,其家庭角色的性別刻板印象及金錢對家中地位的影響較少,雙方地位較為平等。

單身族增加。很多人在單身生活有和婚姻時相同的性和情感的滿足,單身不再是恥辱(尤其對於女人)、同居漸趨普遍、「歸巢族」(boomerang generation)增加。

跨國家庭產生。由於全球的工作和移民使家庭成員分散居住在不同國家。

家庭的規模縮小。由於生育率下降,及單親家庭、晚育夫妻、同志家庭、無子家庭、單身族增加。

  婚姻是在雙方情投意合之下的結合,其建立在親密感、經濟合作和共同目標的基礎上。

  家庭暴力隱藏多年,暴力常伴隨情緒性的施虐和失控行為,忌妒心和控制慾強的伴侶最可能成為加害者。受暴者傾向相信對方會改變,或者感覺到離開會更危險,或無法獨立生活,而無法脫離加害者。

  家庭在人類學上被定義為親子所構成的生育族群,但是在任何文化中都有生育以外的功能。在西洋社會,家庭是團體性的社群並有明顯的嚴格界限,西洋家庭以夫婦做為主軸,兩性關係的發展為其中心,子女是配角,長成了就離開這團體,政治、經濟、宗教等功能由其他團體擔負;中國鄉土社會,家可以依需要沿親屬差序向外擴大(只有父系方面),主軸在父子,家庭同時也是綿續性的事業社群,因此重視效率、講求紀律,因而有各家家法、夫婦相敬、親子間的負責和服從,夫妻間感情也較為淡漠,聊天談笑多發生在同性別、大概年齡層之間,這是把許多功能都拉入家庭的結果。

多數文化的傳統家庭視女人為其丈夫或父親的財產,造成現實生活中對性的雙重標準—男性放蕩不羈會被崇拜,而女性則被要求要貞節。然而近幾十年,性觀念發生了根本變化--性生活和生育後代被視為獨立的事情且性關係不再侷限於婚姻或其他合法範疇。做為家庭核心的夫妻原以經濟角色為主,而現在則因愛情與性的互相吸引,現在家庭是一個感情聯繫的親密關係,這也是婚姻開始與延續的基本,而生小孩不再是為了經濟收益,是為了生理和感情上的需要。純粹關係是有相互積極的信任,並由溝通所建立;良好關係是一個平等的關係,互相尊重、並有相同的權利及義務;越相互信任,關係越能達到最大效用。這些特性都符合民主價值觀,可以稱之為情感方面的民主,這與公眾民主對提高我們生活質量都有重要作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晴晴 的頭像
    晴晴

    \邁向PM/

    晴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